穿针引线的乐趣——
“陈老师,线头又断了。”两分钟不到,31岁的智障者张华,把线头弄断了四五次,急得不停地喊老师帮忙。昨日,重庆渝中区残联慧灵康复训练基地,40余名智障者正在缝纫环保袋——这是他们得到的第一批“订单”。
“不急,再来一遍,张华最能干。”负责教车缝技术的陈素琼边安抚张华,边指导他如何操作:“先把线头从针孔穿进去”。张华趴在缝纫机上,双眼瞪得很大,花了近五分钟才把线头穿进针孔。刚踩两下脚踏板,线就卡住了。张华一用力,线头又断了。他急得边跺脚边哇哇直叫:“陈老师,又断了、又断了。”正在指导其他智障者的陈老师赶紧跑来安慰:“都是线头的错,害得我们张华着急。”一直噘着嘴巴的张华这才高兴起来:“就是,线太差了,老断。”
和张华一样正在做环保袋的智障者共有40余名,年龄在15岁到35岁之间,他们都饶有兴致地跟老师学习车缝技术。“陈亮,很不错,又做完一个。”陈老师把智障者陈亮缝好的环保袋向其他人展示,27岁的陈亮高兴得手舞足蹈:“我还要做很多很多。”
“做这些环保袋,他们可按计件方式获得报酬。”重庆慧灵康复基地负责人艾大林介绍,这批环保袋是某银行为给智障者提供工作机会,特意订下的。每个成品环保袋付5元劳务费,所得费用,将作为智障者的工资。该环保袋只需把蓝色的无纺布裁剪后,缝制成手提袋子即可,操作起来较简单。
得知可以赚钱,智障者们都很开心。“我也可以赚钱了。”虽然一个上午都未缝好一个环保袋,张华仍孜孜不倦地跟老师学习:“我一定要做很多袋子,赚很多钱。”
“智障者就业很困难,教他们简单的缝制技术,如缝制手链、袖套、资料袋等,也可让他们赚点钱。”艾大林希望更多爱心单位,把那些只需简单加工的产品订单,给这些智障者们留一份。
本报渝中社区记者张水红实习生吴杰摄影
网络编辑:孔祥伟
|